今天我继续跟大家分享一本非常有价值的书:《让创意更有黏性》。
上一讲中,我们讲到了研究者在思考如何通过一个有黏性的创意让民众认识到爆米花的危害,最终他们拍了一个宣传片:在一份中号爆米花的旁边摆上了一堆油腻的食品:一份培根加鸡蛋的早餐、一份巨无霸加薯条的午餐和一份塞满填料的牛排晚餐。同时配上了一段吓人的解说词:电影院出售的爆米花所含的饱和脂肪可能导致动脉血管阻塞,一份中号爆米花的饱和脂肪含量比一份培根加鸡蛋的早餐、一份巨无霸加薯条的午餐和一份塞满填料的牛排晚餐加起来还要高。
效果如何呢?答案是效果非常好,在这个宣传片播放不久,爆米花的销量大幅下降,很多电影院甚至不再销售爆米花。
从以上两个案例,我们可以得出黏性的定义,所谓“黏性”,是指你的创意与观点能让人听懂,能被人记住,并产生持久的影响。
这个有什么意义呢?
意义太大了。各位学员,我们每天都在向客户,员工,合作伙伴、上下游等传播我们的思想和观点,如果我们的观点有黏性,那就起作用,如果没有黏性,那就不仅达不到目的,也是白白浪费精力和时间。
所以,意义非常大。
希思兄弟发现在众多有黏性的观念中,最古老的要数谚语了,谚语就是一种能流传后世并能跨越文化的浓缩智慧。什么叫跨越文化呢?比如“无风不起浪”这句谚语就可以在全球至少55种语言里找到相似的版本。
我们不能轻易就创造出谚语,一句谚语往往要经过数十年的传播才有可能留传下去。那么我们如何让观点更有黏性呢?希思兄弟总结出了黏性的6大原则,只要符合这6项原则,观点就一定是更有黏性的,这6项原则分别是简单、意外、具体、可信、情感、故事。
第1个原则:简单
所谓简单就是找到观念的根本核心,既简短又深刻。
第2个原则:意外
意外就是打破人们的期待,违反直觉,激发他人的兴趣与好奇。
第3个原则:具体
具体就是图像化,比如“双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这比讲道理更容易让人记住。
第4个原则:可信
什么叫可信呢?1980年,里根参选美国总统,里根本来可以举出一堆统计数据来证明当时经济不景气,但他没有那么做,他只问了选民一个自己可以亲身验证的可信的问题:“各位投票前请先问问自己,你目前的经济状况有没有比四年前更好?”
这就是可信。
第5个原则:情感
晓之以理不如动之以情,人是情感的动物,情感比道理更能打动人。
第6个原则:故事
故事更能让人记住,让人印象深刻。